掃描電鏡圖像的偽色處理如何實現?
日期:2025-04-22
掃描電鏡(SEM)圖像原始輸出通常是灰度圖像,因為它們反映的是電子信號強度(如二次電子、背散射電子等),不具備天然色彩。偽色處理(pseudo-coloring)的目的是通過人工方式為灰度圖添加色彩,使不同結構、材質或信號強度更清晰、更具辨識度。以下是實現偽色處理的常用方法:
方法一:圖像后處理軟件上色
適用于大多數用戶,操作直觀靈活。
基本流程:
導入 SEM 圖像(灰度圖)
選擇偽色處理功能:
映射色標(如“Fire”、“Spectrum”、“Red-Blue”等)
按灰度值設置不同顏色范圍
使用圖層疊加為不同區域上色
微調顏色強度、邊緣過渡、透明度等參數
導出彩色圖像用于展示或分析
方法二:基于灰度值的顏色映射(Color LUT)
將灰度圖像的像素值映射到預設的“查找表(Look-Up Table, LUT)”中。
不同的 LUT 方案適用于不同對比需求,如強調邊界、材質差異、形貌突變等。
軟件如 ImageJ、Origin、Matlab 等都支持這種方式。
方法三:多通道信號合成偽彩圖
當掃描電鏡同時獲取多個信號(如二次電子 SE + 背散射電子 BSE 或能譜圖 EDS)時,可用不同顏色通道進行疊加。
SE 圖像可作為亮度圖
BSE 圖像用于結構或材料差異區分
EDS 元素圖可通過 RGB 通道合成復合彩色圖
這樣形成的彩色圖像信息更豐富,常用于科研文章中展示結構與成分的對應關系。
方法四:人工繪制偽彩區塊(科研展示用)
對某些區域進行手動選區并填色,用于標識特征區域(如晶粒邊界、相區、缺陷等)。
顏色不代表信號強度,只作為示意用途。
通常結合圖例或標注,輔助讀者理解圖像結構。
TAG:
作者:澤攸科技
上一篇:如何在掃描電鏡中實現局部放大?
下一篇:如何提高掃描電鏡圖像的邊緣清晰度?